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
高技能人才。戰略科學家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核心,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中的“關鍵少數”。戰略科學家是怎樣練成的,如何打造戰略科學家隊伍,為高水平科技
自立自強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是新時代新征程上需要認真回答的重大問題。打造戰略科學家隊伍,關鍵是能夠發現并有意識地培養戰略科學家。戰略科學家的成長
和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服務于當前大局,也要著眼于未來發展。立足現實,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打造戰略科學家隊伍,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一是堅持實踐標準,在科研一線中有意識地識別、引導、培養戰略科學家。戰略科學家不是“天生”的,而是長期奮戰在科研一線,在發現問題、面對問題、解
決問題的過程中歷練而成的。因此,應堅持人才引領驅動,善于給擔綱領銜者搭平臺、架梯子,在實踐中不斷錘煉科學家的戰略眼光;同時進一步深化人才評價激勵
制度改革,突出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導向和原創引領導向,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不斷完善戰略科學家的發現、培養和激勵機制。
二是健全完善科學家參與科學決策的長效機制。科學家身處一線,既了解世界科技前沿發展趨勢,也熟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實情況,應健全完善科學家參與科學
決策的長效機制,在實踐中提升科學家的全局視野和前瞻性判斷能力。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有長遠影響的重大科技發展戰略,應有科學家參與,為科學決策提供前瞻性
和預見性判斷;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重點科技領域,可通過發揮科學家的戰略領導和學術引領作用,重塑科研組織模式,提升組織領導能力;對重大科技攻關項
目,應建立以科學家為主導的決策咨詢制度,不斷提升科學家科研創新直覺的敏銳性。
三是加強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注重打造戰略科學家梯隊。要敢于“壓擔子”,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任務中“挑大梁”“當主角”,并在資源配置方面
給予一定的傾斜;建立長短周期相結合的評價機制,不以一時成敗論英雄,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公平公正的創新文化環境,激發青年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加大
青年科技人才的薪酬待遇、住房保障、子女入學的支持力度,減輕青年科技人才的非學術性不合理負擔,真正做到讓青年科技人才能夠心無旁騖搞科研,為建設戰略科
學家梯隊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后備力量。
四是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探索“戰略+市場”的戰略科學家培養路徑。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導向,解決關鍵領域“卡脖子”問題的重
大科技任務中發現戰略科學家;優化科技資源配置,促進官產學研體系協同創新,強化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在統籌協同和融通創新中培
養戰略科學家;中國擁有超大規模和整體市場的優勢,科技創新面向經濟主戰場,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高戰略科學家對市場規律和產業發展
規律的認識和理解,在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中打造戰略科學家隊伍,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者系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夏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