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聯想全球“母本工廠”——南方智能制造基地(以下簡稱南方基地)規模投產。該項目總投資額超過20億元,將實現智能產品年產1600萬臺以上,帶動上下游企業帶來數十萬就業崗位。
究竟什么樣的工廠才能被稱為全球“母本工廠”?對此,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全球供應鏈負責人關偉總結了3大關鍵指標:率先應用最先進技術+形成可復制可推廣方案+孵化創新理念和創新產品。
據介紹,南方基地是聯想集團生產復雜性最高的智能制造工廠,基地生產產品品類超過50種,研發生產近10萬種配置,此外還涵蓋臺式機、個人工作站、服務器、高性能計算集群、顯示器、選件、FRU等傳統業務,承載孵化各類智能產品,如智能模塊、智能終端、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家電等新興業務,市場覆蓋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如此復雜的產品組合帶來了需求的多樣化。在南方基地,10臺以下的訂單占比達60%以上,由于產品需求的不確定性,訂單量的波動也非常大。
南方基地融合了聯想自主開發的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通過應用Al、物聯網、數字孿生、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實現了人、機、料、法、環等多個場景的全面數字化管理,打造了自動化和數字化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新標桿。
同時,南方基地能夠對不同訂單產品實現完美兼容,以及不同機型的零秒切換。比如,對于少數需要人員作業的工序,南方基地運用ESOP(智慧工藝系統),并根據訂單切換調取數字化3D作業指導書,從而實現不同產品作業的精準無縫切換。傳統制造業需要10-20天才能滿足的定制化需求,在先進制造體系下,一兩天就可以實現訂單交付 。
目前,南方基地共擁有9大高自動化率標桿線和12大智能制造系統。其智能控制平臺是當前國內理念最先進、功能最完善、規模最顯著、裝備最精良、可視化效果最精細的離散制造行業運營平臺,可實現全球多園區運營。
此外,南方基地還以打造低碳綠色智慧園區為宗旨,運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技術,自動化采集園區產線水、電、氣等能耗數據,溫濕度、排放等環境數據,幫助園區基于透明可視的數據進一步做動態分析和決策。
關偉表示,南方基地將以聯想多年累積的制造經驗為基礎,以“新IT, 新智造,新生態”為目標,將智能技術與業務場景充分結合,融會貫通。通過發掘行業痛點,在智能制造、智聯質量、智慧物流等方面,設計個性化的行業技術解決方案,打造高度信息化及自動化的標桿產業園。
隨著南方基地的規模投產,聯想集團正式完成了在中國“東西南北中”的智能制造全方位布局。其中,合肥產業基地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智能計算設備研發和制造“燈塔工廠”,武漢產業基地是聯想移動終端制造最大、最先進的自有工廠,(天津)智慧創新服務產業園則是ICT行業首家“零碳工廠”。聯想集團每年向全球客戶發出1.5億臺設備,其中90%以上的產品產自中國制造基地。
在投產儀式當天,聯想集團正式發布了柔性制造“光明計劃”,旨在發揮鏈主企業優勢,利用自身智能制造能力和遍布全球180多個國家的供應鏈體系,促進優質經驗能力的內生外化和共享協同,以全球“母本工廠”先進制造的經驗、能力和創新之力,為各類智能產品,包括智能設備、機器人、ARVR、高端器械等戰略性新興產品的生產賦能,打造研發-樣品-驗證-調優-量產的全鏈條服務,賦能創業企業,助力建設科技產品的制造產業集群。(崔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