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及《“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深入落實,我國“互聯網﹢健康醫療”產業近年來取得了長足進步,互聯網醫院行業得以蓬勃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較2020年12月增長2175萬,互聯網普及率達71.6%。
10億級的互聯網接入規模,讓我國在全球范圍內成為體量最為龐大的數字社會。
隨著以5G為首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進步與落地應用,較大程度促進了醫療云、遠程醫療等應用的深化應用。此外,人工智能、大數據產業的快速建設,亦有效幫助中國互聯網醫院更便捷地對患者的健康狀況進行監測和信息收集,有效提高了個性化診療方案的供給能力。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統籌社會、行業和個人三個層面,形成維護和促進健康的強大合力。
到2030年,促進全民健康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健康領域發展更加協調,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務質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健康產業繁榮發展,基本實現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在我國互聯網經濟高度發達的背景下,互聯網醫院填補了線下醫院在診前、診中、診后三階段的多個空缺。
例如線下普遍存在的掛號難、無法及時找到專家、過度檢查、醫患溝通難、轉診難、繳費取藥時間過久、繳費不夠明確等問題。
研究機構艾媒咨詢的調研數據顯示,64%的受訪用戶認為互聯網醫院診前較傳統醫院能提供更多醫療資源的選擇。
超五成受訪用戶認為掛號便捷是互聯網醫院的優勢。互聯網醫院信息齊全和時間地點靈活也是受訪用戶認為比較重要的兩大優勢。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互聯網醫院在公眾診前查詢、預約和診療階段中的便捷度和豐富度,相比傳統醫院存在一定的優勢,能為傳統醫院提供有效的服務補充和支撐。
我國互聯網醫院行業規模不斷擴大。
數據顯示,中國互聯網醫院的數量在2015年~2020年五年間增長近1000家,2021年進入穩定上升期。特別是移動醫療健康領域,其市場規模2021年預計達635.5億元,預計2024年達839.6億元。
目前,我國互聯網醫院行業進入以醫院主導的互聯網醫院占多數的發展狀態。
社會老齡化加劇與患有各類慢性疾病人口數量激增催生了社會對于醫療資源的需求。
數據顯示,我國超重及肥胖人口約為5.1億人,患高血壓人口則達到4.2億人,血脂異常人口有2億人,糖尿病人口有1.2億人。
慢性病具有患病人數多、醫療成本高、患病時間長和服務需求大等特點,對于互聯網醫院的需求極大。
中國互聯網醫院經歷了從初期布局到激烈多元的市場競爭,再到現在的醫者回歸的發展歷程。在持續性的監管政策之下,行業進入成熟階段。
中國互聯網醫院行業縱深專業化發展成為必然趨勢。以京東健康為例,從醫藥電商到互聯網醫院及家庭醫院的戰略布局,將在一定程度上引領行業縱深專業化發展。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醫院主導和企業主導的互聯網醫院各有不同的競爭優勢,通過差異化定位和院企合作能有效提升各方效益。實體醫院自身服務智能化所實現的服務升級和以企業為主導的互聯網醫院所實現的服務廣泛度與深度具有相互賦能的作用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