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筆記本里的Chrome瀏覽器,復旦大學的大三學生凌雨竹給自己設置了一個虛擬形象,網絡信
號瞬間把她“傳送”到招聘大廳。
這是一幢有11層樓的虛擬“招聘大廈”,每個企業都在不同的房間設置了“攤位”。行走在不同的
“攤位”,邊走邊看企業路演,和沿途遇到的企業家、求職導師、同齡人隨時隨地交流,這種感覺
和在線下逛市集很像。
昨天,楊浦“meta Job”元宇宙招聘大廳正式發布。與以往的線上招聘會不同,這是一個虛擬和
現實深度交融的實時互動招聘大會。
在虛擬世界與陌生人邂逅
元宇宙,是一種虛擬空間人類個體以虛擬身份的形式進行現實或虛擬的社會活動。在“招聘大廈”
中,每個人都化身為一個虛擬小人,通過鍵盤控制小人前進、后退,可穿梭于不同空間。
人們的聲音傳播會被虛擬空間里的物理結構所限制。在小人周邊的虛線框內,靠近的人都會自動開
啟即時對話,聽到對方的聲音,而虛線框外的人可以看到他們的人物形象,但聽不到他們交流的內
容。每個樓層都設置了私密房間、白板、信息屏幕等輔助設備。
每一層樓有不同功能。4到6層是企業宣講會議室,全天排滿了29家企業舉行的宣講會,面試者可以
進入心儀企業的小房間觀看路演。7到11層是企業招聘單元,每一層設有20到30家企業的獨立“攤
位”。進入企業房間后,應聘者不僅能看到介紹企業的圖文視頻,還可現場與HR互動,投遞簡歷。
元宇宙世界的招聘會,和2020年疫情后興起的各種線上招聘會有何不同?“首先,比傳統的線上招
聘更好玩。”負責此次元宇宙招聘會技術設計的是一家楊浦企業脈策科技,創始人高路拓告訴記者
:“傳統的網頁招聘,應聘者在線上投放簡歷后,不知何時能收到回復,在線但不在場。微信視頻
可以實現實時交流,但缺乏現場感。”
元宇宙打造的虛擬世界,融合了企業展示、職業輔導等多種功能,可以讓人偶遇和“搭訕”,支撐復
雜的互動。“招聘會峰值達到200多人,在同一個房間,不同的人可以相互交流,但互不影響。”除了
語音以外,應聘雙方也可以打開視頻面對面交流,在線交換材料,對投遞簡歷給予即時反饋。“整個
場景和交流體驗都高度模擬線下的招聘會現場。”
“我們了解到,很多企業招聘壓力大,而大學生今年的就業形勢也比較嚴峻。”楊浦科創集團企業服務
中心副總經理朱萍告訴記者,“5月開始策劃招聘會時,上海還處在疫情封控期間,不可能在線下舉行
,我們就和脈策合作,讓招聘會在元宇宙世界里實現。”
元宇宙招聘會信息發布后,來自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大學等60多所高校的學生,以及大創智、大創谷、云基地三大園區超100家科技企業報名參與。“
為了保障用戶體驗的流暢度,我們限定了100家企業席位,但‘招聘大廈’已經排到了11樓。”
許多企業希望這樣的功能保持常態化,楊浦科創集團就把這個虛擬空間“租”下了一個月,供企業在
此期間免費使用。“一開始我們還比較擔心學生們不熟悉虛擬空間里的操作,但學生們進來后,不需要
人指導,半天就玩轉了。”
和職業規劃師“面對面”
“其實更像打游戲。”修讀新媒體傳播專業的凌雨竹很快就對元宇宙大廈熟絡起來。今年大三的她到明
年六月即將畢業,正面臨找工作的重要節點。
今年3月,凌雨竹申請了騰訊、阿里和聯合利華的暑期實習職位,有的因疫情取消了面試,有的是在面
試過程中因為崗位縮減而被拒了。“經歷了上半年找暑期實習的挫敗以后,我的職業規劃發生了變化,
現在我想回無錫老家找工作,或者從事一些體制內的工作,這和我過去的想法完全不同。”
得知元宇宙招聘會的消息后,凌雨竹想來碰碰運氣。“我第一次參加這種形式的招聘會,很有創意。”
在各個企業攤位,她和同學們直接跟HR溝通。“我們以往都是根據媒體信息來找公司,大公司在媒體
宣傳上投入大,大家都扎堆去投簡歷,而這次招聘,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細分領域的小而美的企業,讓我
打開了求職的眼界。”
在虛擬招聘大廈的七樓,凌雨竹參加了“1V1職涯輔導”。這是一個虛擬輔導室,進門后就能獲得一個
和職業咨詢顧問面對面的私密空間。咨詢師柴瑛對凌雨竹進行了20分鐘的一對一輔導。“柴老師啟發我
不要陷在目前的困難里思考求職方向,要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內心,讓我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了不同的理
解。”
柴瑛是meta Job元宇宙1V1職涯輔導的導師團隊成員,作為職業咨詢顧問的她也是第一次參加虛擬職業
咨詢。“虛擬輔導室是一個很安全的空間,讓學生們可以放心地敞開心扉。”她說,“目前的大學畢業
生群體很多是更多基于自己的專業技能來找工作,但對自己自身的職業驅動沒有詳細分析。我幫助他們
深入探索自己,找到既擅長又和自己內心驅動最契合的職業。”
而在元宇宙招聘會后,還將有各種元宇宙洽談會、論壇、城市舞臺等多元的場景在大創智片區落地,在
數字的世界里服務更多普通用戶。“這將成為疫情以后園區服務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