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技術經濟學會批準發布《基于項目的溫室氣體減排量評估技術規范——二手交易平臺》團體標準;該技術規范是由中
國標準化研究院牽頭制定,轉轉集團、清華大學和弗若斯特沙利文等企業、機構共同參與起草。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居民收入增加,閑置物品不斷增多,面臨著如何處理的問題。
2020年以來,中國的二手商品交易市場規模突破萬億,目前處于高增長軌道。
中國技術經濟學會標準化專委會主任馬林聰介紹,閑置資源利用體系建設是保障國家資源安全,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其中閑置資源的數字化、平臺化利用也是大勢所趨;二手交易平臺在推動閑置資源流轉和促
進綠色消費方面,開始發揮越來越積極的作用;但是國際和國內,一直沒有專門針對二手交易平臺溫室氣體減排量核算的
同類標準來提供規范和指導。
據了解,該技術規范依據GB/T 33760-2017《基于項目的溫室氣體減排量評估技術規范通用要求》確定了二手交易平臺項
目邊界、溫室氣體排放源、溫室氣體種類及基準線情景,形成減排量評估方法。
標準規定,二手交易平臺項目邊界包括二手物品從原擁有者到二手交易平臺,經產品質檢及再包裝、快遞物流運輸到交付
給消費者過程中的設備、設施(系統)等。
此外,明確了二手交易平臺項目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交易過程本身的直接排放和能源消耗帶來的間接排放。其中,直接碳
排放主要源于二手交易過程中產品質檢及再包裝、快遞物流運輸等過程;間接碳排放主要來源于二手交易平臺運營服務過
程用水、用電、差旅、辦公等排放源的溫室氣體排放。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環境研究分院研究員高東峰介紹,平臺依據標準對自身經營活動進行減排量核算,不僅體現了企業
的社會責任,另一方面對企業發展也有切實推動作用,比如可以對接地方碳普惠政策等。
轉轉集團CEO黃煒認為,上述技術規范的發布讓二手交易平臺碳減排有“標”可循,推動行業、企業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同
時,也能帶動包括員工、消費者在內的更多人為實現“雙碳”目標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