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短視頻平臺發展日趨成熟,直播帶貨成為熱門的營銷方式,不少地區利用“縣長來了”“我為家
鄉帶貨”等直播方式拓寬農產品交易渠道,促進農民增收。近期,一些助農直播間的火爆體現出新型助農方式的獨
特魅力,農產品直播帶貨持續升溫。
??相比傳統營銷,直播帶貨更直觀,沖擊力更強。不過,由于大部分農村主播自身流量有限,產品展現形式比較
單一,生動性趣味性不足,帶貨效果不夠理想。還有部分直播帶貨存在供貨能力不足、實物與直播展示不一致、售
后服務不佳等情況,既降低消費者回購意愿,也影響助農目標實現。
??直播帶貨靠流量,更要靠質量。如果僅僅依靠主播、網紅打感情牌、補貼牌和低價牌帶動用戶消費,很難保證
農民獲得長期穩定收益。要推動直播助農可持續發展,應建立起集農產品質量、認證和溯源于一體的標準化體系,
加強對直播平臺經營產品質量的安全監管,開展動態跟蹤,依法打擊制假售假、虛假宣傳、侵犯知識產權等行為,
讓直播助農經得起市場檢驗。各地應圍繞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及鄉村旅游資源,因地制宜打造“一縣一業”“一村
一品”,強化農產品精細化、差異化加工和包裝設計,積極培育特色農產品品牌,如五常大米、贛南臍橙等。應充
分挖掘農產品附加值和文化內涵,提高產品辨識度和認知度,增加受眾黏性。
??直播帶貨助農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網絡設施、產品生產、包裝運輸、售后服務等多重內容,離不開政府、平
臺、企業、行業協會等主體之間的聯系互動。參與直播帶貨隊伍中的縣長鄉長們,不僅要深入了解產品,掌握直播
技巧,更要重視當地直播助農生態體系的建設,可聯合新媒體平臺、農業龍頭企業構建更高效的農村電商產業鏈條
,積極發展倉儲和冷鏈物流產業,推動產業集聚,不斷延伸農產品供應鏈,為直播帶貨創造良好環境。直播平臺也
要加強企業資質審核,嚴格把控貨品質量,培育口碑主播,不斷優化管理服務,講規則、守底線。各類農業企業、
合作社、農產品行業協會應在農產品品牌打造、標準化推廣、電商新農人培育上下功夫,讓更多產業增值收益惠及
農村和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