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中國農業科學院宣布,該院牛遺傳育種科技創新團隊組織全國優勢育種隊伍,育成了“華西?!薄_@是歷經43年協同攻關,我國科研工作者
育成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肉牛新品種,對提升肉牛產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成果不斷取得突破,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鞭r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周云龍說,農
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4.5%提高到2021年的61.5%,我國農業科技整體水平已從世界第二方陣跨入第一方陣。
??支撐餐桌更豐富
??近年來,我國培育出一批節水、節肥、節藥、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質水稻、強筋弱筋小麥、高產高蛋白高油大豆、高產機收籽粒玉米優良新品種。玉
米籽粒機收品種“京農科728”在短期內推廣達3300萬畝,“中麥5051”突破了節水品種不優質、優質品種不抗寒的技術瓶頸。目前,我國農作物良種
覆蓋率超過96%,自主選育品種占比達95%,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
??今年是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第一年,良種依然是推進的關鍵。6月,農業農村部在山東禹城舉辦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觀摩會。禹城市房寺鎮鄉邦
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種的大豆全是“齊黃34”。合作社理事長劉厚鑫說,這個品種耐陰,適合帶狀復合種植;坐莢高,適合機收;產量高,蛋白質含量在4
2%以上。禹城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饒泉欽說,今年第一次大規模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禹城選擇了政府統一供種,既能確保種子質量,也利于品種
合理布局。
??“我國肉牛生產水平在逐步提升。但是,牛肉產量還不能完全滿足消費快速增長需要。部分原因是肉牛品種生產性能與國際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敝?/p>
國農科院牧醫所副所長李俊雅表示,肉牛作為典型的大家畜,世代間隔長、繁殖效率低、生產模式復雜,育種數據收集難度大。得益于聯合育種和科技創新
,“華西?!逼骄势谌赵鲋剡_1.36公斤,主要生產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不僅大宗畜禽品種要靠品種創新,地方特色畜禽也離不開良種繁育。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長平鄉是“贛西黑山羊之鄉”。面對提純復壯滯后等短板,該
鄉與中國農科院建立校地合作關系,引進江西農業大學博士后工作站,聯合打造創新基因芯片基地、智能獸醫“120”等科創平臺。全鄉年出欄黑山羊近10
萬頭。
??中國林牧漁業經濟學會專家表示,畜禽水產品種良種化、國產化比重在逐年提升。近年來,我國培育出京紅、京粉系列自主蛋雞品種和京海黃雞等自主
肉雞品種,市場占有率均提高到50%以上。2021年底,“圣澤901”等3個白羽肉雞新品種通過審定,白羽肉雞育種實現突破。目前,我國主要畜種核心種
源自給率達75%。
??推動農業更高效
??走進蔬菜之鄉山東壽光的溫室大棚,人們能感受到,我國農業設施日益向規?;?、智能化發展。在壽光有一座占地120畝的智能玻璃溫室。這座由中國
工程院院士趙春江團隊設計的智能玻璃溫室,應用了120多項專利技術,集合了荷蘭式溫室土地利用效率高和壽光大棚高效節能的兩大優勢,比荷蘭式溫室
節能50%以上。壽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立新告訴記者,如今,壽光大棚已發展到第七代,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開始普遍運用。
??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設施農業面積達4270多萬畝,占世界設施農業總面積的80%以上,其中設施蔬菜占設施農業的81%。中國農科院蔬菜
花卉所所長張友軍說,“設施生產與露地生產結合,基本滿足了我國蔬菜的全年供應,讓北方老百姓冬天不再只能吃老三樣”。如今,高效節能型日光溫室
在北方地區廣泛應用,高光效低能耗LED智能植物工廠逐漸在北京、廣東、山東等地應用。
??科技對養殖業素質提升的貢獻同樣顯著。近年來,我國實施優質乳工程,推廣應用豬—沼—菜、大水面生態養殖和稻漁種養循環模式,為滿足國民日益
升級的肉蛋奶需求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我國規模生豬場機械化率達到70%以上,規模奶牛場100%實現機械化擠奶,乳及乳制品質量接近
歐盟水平。
??從種植業到養殖業,綠色成為農業發展的時代旋律。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金書秦說,“農業綠色發展呈現從低階向高階發展的動態演進
路徑。首先是去污,實現農業生產過程清潔化。其次是提質,實現產地綠色化和產品優質化。最后是增效,綠色成為內生動力”。目前,畜禽糞污綜合利用
率超過76%,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6.7%。
??創新力量更澎湃
??今年5月,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山東青島交付運營,標志著我國海洋漁業養殖從傳統農業經營模式向現代化工業生產
模式邁出關鍵一步。該船可年產高品質魚類3700噸,超過了吉林省查干湖一年的漁獲量。海洋養殖的“大國利器”背后,離不開深藍漁業科技創新聯盟的大
量攻關。
??深藍漁業科技創新聯盟是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之一。2014年12月,原農業部主導建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先后成立了優質奶業、棉花產業等76個
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如今,上千家科研院校、企業參與聯盟建設,有效改變了各類科技創新主體單打獨斗的現狀。
??針對奶業轉型面臨的單產低、乳蛋白率低、飼料轉化率低等問題,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建立了奶牛綠色健康養殖技術體系。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產業
經濟室主任、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劉長全說,依托體系創立的奶牛金鑰匙技術示范培訓,累計為行業培訓奶牛養殖業技術和管理人員1.27萬人次。
??奶牛產業技術體系是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之一。圍繞打造國家農業科技戰略力量,財政部和農業農村部共同建設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探索產
業導向的新型科研與推廣組織模式。借助財政資金長期穩定支持,體系努力突破共性技術、集成關鍵技術、熟化配套技術,10年來共研發了4475個新品種、
9375項新技術、1363項新工藝。
??“中心重點圍繞智慧農業、生物農業、功能農業三大主導產業,開展農業共性技術與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南京國家農創中心黨工委書記周蓉蓉說,201
6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建設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同年12月南京國家農創中心獲批建設。中心提供孵化展示基地、辦公載體和人才公寓。僅20
21年簽約的科研成果轉化合同就達2054份。
??南京國家農創中心是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之一。近年來,有關部門建設南京、太谷、成都、廣州、武漢等5個農業科創中心,打造“農業硅谷
”,建設了一批區域性農業農村科技研發平臺、孵化平臺、轉化平臺、人才培育平臺。
??周云龍表示,“十四五”時期,要加快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產學研深度融合,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