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舉辦的2022中國算力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式發布《中國存力白皮書(2022年)》(以下簡稱《白皮書》),闡
明了存力的定義,梳理了全球存儲產業發展現狀,并從區域、省際和數據中心層面分析了我國存力發展情況。《白皮書》認為,數據存
力指的是以存儲容量為核心,包含性能表現、安全可靠、綠色低碳在內的綜合能力。當前,數據存力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全社會、全
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在國家數字經濟大戰略下,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已成為重要的資產。隨著海量數據呈指數級增長,數據流動加速,存儲作為承載數據
的關鍵設施,其重要性更加凸顯。《白皮書》指出,數據存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包括復雜的硬件、復雜的軟件和介質。各行各業在數字
化進程中涉及的應用創新對數據的采集、存儲、傳輸、交易和服務等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存儲容量要足夠大,也對存儲的功能、
可靠性、安全性、綠色性等提出了要求。、
??我國存儲容量顯著增長
《白皮書》顯示,我國數據存力發展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據羅蘭公司測算,美國單位GDP存儲容量高于我國,我
國存儲在經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有待加強。據中國信通院統計,2021年我國存儲總量容量已達800EB,出貨量年均增長速度已達50%。在
先進存儲設備上,半導體閃存具有斷電不丟失數據、高性能快速讀取、大容量、綠色節能等特點,其使用占比不斷攀升。
數據存力發展水平與數字經濟規模相關,數字經濟規模越大,數據資源越豐富。從區域數據存力發展情況來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相
對發達,數字經濟規模較大,因此東部數據存力在規模上具有較大優勢。與此同時,數據存力發展水平與數據中心和算力的建設情況相關,
東部仍是數據中心建設運營主要區域,數據存力發展規模和質量均位于全國前列。中西部數據存力發展水平相差不大,結合《中國綜合算力
指數(2022年)》測算分析,中西部地區數據存力總分、規模及質量得分均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東北部地區數據存力規模和質量相對其
他區域發展較差,指數值也小于全國均值,發展空間較大。
??加快推進存力高質量發展
《白皮書》指出,數據存儲在國家信息技術和高科技領域的基礎地位日益凸顯,已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要地。《“十四五”國家
信息化規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指出,要“加快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布局綠色智能的數據與算力設施,強化
數據采集、數據存儲、加工處理、智能分析等能力”。
存儲作為承載數據的載體,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但是仍然需要看到,數據存儲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海量數據呈指數級增長
,數據在加速流動;另一方面,承載數據的關鍵數據基礎設施如存儲器、數據網絡等還存在可靠性、安全性、可持續供應性等多方面的問
題,亟待加以重視,出臺政策推動相關產業發展。
《白皮書》建議,推動國家數據存力高質量發展,要在戰略上提高對存儲關鍵性的重視程度,盡快研究形成引導我國數據存儲產業發
展的具體政策和規劃,打造一批存儲產業和數據存儲應用示范項目,加快數據存儲設備和技術自主可控,降低存儲技術和制造的對外依存
度,提升我國在數據存儲領域的國家競爭力。
在技術方面,一是要加快部署下一代存儲技術,推動存儲核心技術底層研發和技術攻關,提升存儲介質、安全設計、數據防護等關鍵
技術水平,打造全球存儲的創新高地;二是鼓勵聯合攻關存儲技術瓶頸,發揮行業創新領軍企業的創新帶領優勢,廣泛發動我國相關領域
的科研院所、高校和領軍企業,開展存儲全產業鏈的產學研用協同,增強存儲產業國際競爭力;三是進一步完善數據產業人才培養機制,
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系統,鼓勵培養專業理論與行業知識兼備的復合型人才,鼓勵地方政府引導企業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引進
和留住高端存儲專業人才,優化人才的地域和行業布局。
在標準方面,應盡快研究建立存儲的行業規范和標準,完善數據存儲效率、數據保護、數據災備、綠色低碳等數據存力關鍵標準體系
。一方面,鼓勵存儲相關企業及研究機構進行標準和評估體系研究,鼓勵行業龍頭企業通過硬件開放、軟件開源、使能生態伙伴等策略,
給予合作伙伴尤其是創新型小微企業充分的發展空間,共同摸索形成存儲行業標準;另一方面,推進數據存儲產業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
與國際標準組織的合作,加速我國技術標準的國際化進程,積極參與數據存儲國際規則和技術標準制定。
在產業方面,一是構建先進存儲應用生態,促進存儲產業相關供應鏈融合;二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構建產業集群梯次
化發展體系;三是針對金融、醫療、教育等重點行業,打造示范應用項目,樹立高效存儲、先進存儲、存算均衡、存儲安全等方面的標桿
。如在安全可靠上,推動政務云、國家一體化大數據中心、行業大數據中心、智慧城市等場景的災備體系建設,在全國范圍重點打造一批
數據災備的示范基地、示范項目,實現標準和政策落地,帶動千行百業更好應對數據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