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計算是建設數字中國必不可少的一環,是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催化劑。中國廠商在2010年左右開始戰略性投入云計算行業,阿里云自2008
年開始孵化,2009年飛天寫下了第一行代碼,2011年飛天開始對外提供服務。騰訊云、百度云、華為云也相繼投入云計算的研究,并全面對外開放提供服務。
得益于中國廠商在云計算架構領域的研發和逐漸發展起來的規模經濟,我們今天已可以享受到媲美AWS等美國領先企業的經濟便捷的云計算服務。
??近年來企業“上云用數”需求極為迫切。我國云計算產業近年來年增速超過30%,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更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以阿里云、華為云
等為代表的中國云廠商在“要增長”與“保利潤”的基礎上,也在芯片、服務器、操作系統、數據庫等核心軟硬件領域加大了投入。
??《中國云計算創新活力報告》全圖景介紹了中國主要云廠商在技術研發方面的創新成果與行業案例,內容豐富翔實,極具參考價值。讓從業者與觀察者可以
快速把握行業發展的脈絡。
??《中國云計算創新活力報告》中所提出的行業六大發展趨勢尤其值得關注:進一步夯實算力基礎設施、基礎架構和產品技術持續創新、PaaS層技術走向繁榮
發展、人工智能融合云計算加速行業落地、云計算走向實體經濟,深入千行百業、發展安全可靠的云計算成為共識。
??需要清醒看到,同世界數字經濟大國、強國相比,我國數字經濟大而不強、快而不優。還要看到,我國數字經濟在快速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健康、不規范的
苗頭和趨勢,必須堅決糾正和治理。云計算作為數字化發展的重要基石,其技術創立活力情況將同時直接影響到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速度與質量。
??面向未來,建議中國云廠商從以下三大方向進一步深耕:
??第一,加強云計算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要牽住云計算產業鏈中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綜合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新型舉國體制優勢、
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高云計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盡快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把發展云計算產業的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二,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強戰略布局,加快建設以全國一體化數據中心體系、國家產業互聯網等為抓手的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
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要全面推進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軟件企
業,重點突破關鍵軟件,推動軟件產業做大做強,提升關鍵軟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
??第三,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利用云計算+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
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要推動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同產業進一步深度融合。
??中國云計算與數字化市場的發展階段尚處于中前期,市場規模和產業成熟度仍有待進一步提升,這將有賴于所有云廠商進一步深入技術、深入產業,強化產品和服
務策略,從而推動云計算產業更加健康快速的發展。在規范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完善我國數字經濟治理體系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鼓勵科技廠商加速創新、自立自強。
??(仲為國 作者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系副教授,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