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云計算創新活力報告》深入淺出綜述了我國云計算發展概況,介紹了云計算領域代表性企業的發展態勢,并對云計算產業的未來發展
做出展望。認為“中國云計算廠商需要更加重視云供應鏈合作、強化產品和服務策略”,言下之意,中國云計算廠商要深耕產業。
??簡單來說,云計算就是將電腦上所有的部件功能都虛擬化,芯片是運算功能,硬盤是存儲功能,內存是讀寫功能,而運算、存儲、讀寫
等功能都可以用網絡連接到數據中心服務器上來實現,從而使得計算機在網絡上獲得虛擬的硬件功能。
??在供給端,數據中心中安裝海量服務器,通過云計算系統將這些服務器整合成一臺超級計算機,具備龐大的運算、存儲、讀寫等能力。
在需求端,用戶通過互聯網“租用”這臺超級計算機的性能,不需要超級計算機就能獲得算力,不需要超級硬盤就能存儲數據。
??在此基礎上,云計算企業不斷增加服務內容。比如在云計算服務的PaaS層,云計算企業在提供算力、存儲基礎性能的基礎上,還提供很
多的工具軟件,甚至還可為軟件提供云上的運營和維護環境,比如云原生、大數據、數據庫、低代碼等服務。
??為什么說云計算奠定了數智創新的基礎?因為云計算為人類創新提供了兩項條件:
??其一是云計算提供了創新的基礎條件。云計算大大降低了創新的門檻,比如通過低代碼服務來降低應用軟件編寫的工程量。云計算也為數
智創新提供基礎運行環境,比如人工智能需要高算力支持數據訓練,比如應用軟件需要云服務來提供運行環境。有了云計算,數智領域的創新
變得更加可及。
??其二是云計算不斷適應創新裂變。創新大部分來自于裂變。就好像一棵大樹上長出枝蔓,當前不起眼的一道工序可以成長為參天大樹般的
產業。云計算是IT開發生態革命的基石,創新在云端裂變,云端也在不斷適應創新裂變。從虛擬化到云原生,從開發云到游戲云,從家用物聯
云到汽車云,從算力中心到工業云。云計算和新興產業相互作用,形成正反饋,推動新應用的產生。通過“上云用數”,云計算助力傳統企業
轉型升級,又為數智創新企業構筑新興應用的運行環境。
??中國云計算企業實力正在不斷增強。包括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百度智能云、火山引擎、浪潮云、金山云等巨頭既在規模上嶄露頭角,
也在技術上奮勇前進。中國云計算企業在技術上、規模上和國際云計算巨頭的差距在縮小,但是中國云計算產業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云計
算企業的“低價競爭”。
??低價競爭大大降低了中國云計算企業對中國創新的支持力度,由于過度聚焦價格競爭,從而忽視了云計算服務本身的服務內容的更新。
??未來,中國發展云計算需要的不是橫向的跑量和規模,而是縱向的服務和深度。需要更加重視云供應鏈合作、強化產品和服務策略。諸如在
基礎設施、基礎架構及產品、PaaS層軟件、智能化、行業理解能力、安全可靠等多個層面上培養云計算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并以自身能力為基礎,
針對性地服務特定用戶,當前中國云計算企業也正在發生改變,諸如阿里云的用戶偏向于中小企業,華為云更多為大型制造業企業服務,騰訊云
偏向于游戲、視頻和小程序,天翼云、移動云、聯通云多向政府和國企提供云服務。
??未來,中國云計算企業要完善兩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適應創新裂變的能力,要為創新匹配更加便捷的云端環境,另一方面是適應企業轉型
升級需求的能力,提高云計算服務定制能力,針對不同行業的具體企業,給出不同的解決方案。
??未來,中國云計算企業也要從產品和服務走向生態。從硬件虛擬化解決方案、到提供PaaS層軟件工具、到提供SaaS整體創新、轉型升級解決
方案。云計算需要具備更加綜合的能力。
??綜上,云計算從規模化轉向差異化的過程,是中國云計算產業擺脫“低價競爭”,進而反向進入全球云計算競爭的路徑,正如“報告”中給出
的結論:“中國云廠商已經在世界占據一席之地,向歐洲、亞太等區域輸出技術及產品能力”。云計算需求是多元化的,中國市場縱深非常廣闊,
有足夠的市場讓每一家云計算企業做大做強,能夠在細分領域深耕,而未來云計算產業也將成為我國創新的有力支撐,正如“報告”中提及:“云
計算當前已經成為新型基礎設施的關鍵支撐技術,是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催化劑,是重點領域數字產業發展的助推器”。
??“報告”最終提到了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在規范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完善我國數字經濟治理體系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鼓勵科技廠商加速
創新、自立自強”。
??(盤和林 作者系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