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污水處理設備
根據我國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原則,將有一大批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要新建。而垃圾滲濾液是否處理達標排放,是衡量一個填埋場是否為衛生填埋場的重要指標之一。一個不合格的垃圾填埋場,就是一個大的污染源,如不及時對其進行收集、處理,將造成對地下水、地表水及垃圾填埋場周圍環境的污染和影響。尤其是它對地下水源和土壤的污染更為嚴重。一些舊的垃圾填埋場由于沒有采取防滲措施,產生的滲濾液滲入地下水中,造成對地下水的嚴重污染。其污染延續時間可以長達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一旦地下水源和周圍土壤被其污染,想用人工方法實施再凈化,上將非常困難,其費用也極其昂貴,難以實施,從而嚴重威脅到人的生活和生產。
垃圾污水處理設備工藝的選擇
1.對工藝的基本要求
鑒于滲瀝水的上述特點,對于填埋場滲瀝液處理工藝而言,設計以及工藝的選用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 滿足水量變化的特點
對于任何已經選定規模的水處理工藝而言,其處理能力均有水量處理上限的問題,因此,在設計工藝應具備較大的抗水力沖擊負荷能力適應較大的水量波動;
(2) 抗水質沖擊負荷能力強
由于滲瀝液水質波動變化較大,因此,要求處理工藝需要有極強的抗沖擊負荷能力。是要重點考慮隨著填埋年限的增長,滲瀝液的可生化性的大幅下降以及碳氮比的失調。
(3) 高COD、BOD 去除能力
填埋場滲瀝液COD 濃度高達4000-20000mg/l,而國家環保政策對滲瀝液處理出水水質要求越來越嚴格,因此處理工藝需要具備極高的有機污染物去除能力。
(4) 高效脫氮能力
填埋場滲瀝液氨氮濃度一般從數百到幾千mg/L 不等,與城市污水相比,垃圾滲瀝液的氨氮濃度高出數十至數百倍,并且由于本項目執行GB16889-2008標準,對出水氨氮和總氮的排放要求極為嚴格,要求處理工藝對氨氮的去除率達到99%以上。
(5) 處理設施運行穩定,操作管理簡便;
(6) 處理過程、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