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熱線:18660661332 日光溫室大棚結構跨度 日光溫室大棚建造離不開大棚骨架的支撐,日光溫室大棚的建造規格主要考慮有足夠的強度,如何有利于保溫、降溫(通風),有利于操作管理,同時又要降低建造的成本。所以各地應根據各地的氣候特點、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建造大棚。 我國由南到北,溫度逐漸變低,保溫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由北向南通風降溫的矛盾越來越重要,所以大棚的面積大小由南向北有逐漸增大的趨勢。如華北等地生產中常見的大棚一般跨度在8-12米,長度在40-60米左右,高度與跨度之比為1:4或1:5,一個棚的面積一般在0.5-1畝左右,面積以1畝的大棚居多。 使用日光溫室大棚骨架搭建的大棚在密閉情況下,棚內濕度較大。濕度與外界天氣及棚溫有關,棚溫高、有風、晴天,棚內濕度小,相反就大。在通風不良時,濕度一般在75%-98%。栽培中要特別注意通風降濕,以減少病害的發生。
日光溫室大棚土壤如何培肥? 在新建日光溫室大棚過程中,后墻用土量大,多年耕作的富含有機質的表層土大多被取走,加之新建時采用機械作業,土壤結構遭到破壞逐漸變為堅實的無結構狀態。而蔬菜生產需要有機質豐富(4%-6%之間)、質地沙黏適中、團粒結構好、土層深厚、酸堿度適宜、土質比較疏松、不易板結、透氣的土壤。因此新建的日光溫室要注重土壤改良,通過土壤耕作和增加土壤有機質,以宜于蔬菜栽培。具體的方法以及技術如下所示: 1.土壤耕作: 通過深挖曬垡,對土壤耕層和地面進行翻、松、碎、平作業,以加深耕層,改善土壤結構,調節土壤中水、肥、氣、熱等因素存在狀況,使土壤耕層疏松,增加土壤總孔隙和非毛細管孔隙,從而增加土壤的通氣性和容水量。通過耕作,把因機械壓力遭到破壞逐漸變為堅實的無結構狀態的土層翻下去,把下層具有較好結構性的土壤翻上來,恢復土壤耕層和團粒結構。 2.結合耕作增施有機肥使肥土相融: 由于在新建日光溫室大棚過程中富含有機質的表層土大多被取走,故此新建溫室首要的問題是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土壤有機質具有提供作物所需要的養分和提高養分的有效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增強土壤的保肥性能和緩沖性能。新建溫室最好主要以施用含木質素、纖維素多的有機肥,如牛糞、羊糞和作物秸稈等,每畝有機肥施用量應在0.5萬-1萬公斤左右。而不能以施用含速效性養分多且分解快的雞糞、豬糞等肥料為主,因此類肥料含木質素、纖維素較少,對土壤腐殖質形成作用不大。 聯系我們 聯系人:王經理 地址:青州黃樓三新村 |